中藥學中清熱藥怎么定義?清熱藥分為哪幾類?常見的清熱中藥有哪些?
1、清熱藥在中藥學中的定義
凡以清泄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,成為清熱藥。
2、清熱藥的主要功效和應用
清熱藥性屬寒涼,具有清熱瀉火、解毒、涼血、清虛熱等功效,主要用于熱病高熱、熱痢、癰腫瘡毒以及陰虛內(nèi)熱等所呈現(xiàn)出的各種里熱癥候。
里熱證由于發(fā)病原因不一,病情發(fā)展變化的階段不同,以及患者體質(zhì)情況的特殊,因而里熱病有多種類型的脈證表現(xiàn),需要相應地選擇針對性強的清熱藥去治療。而清熱藥也各有所長,有的以瀉火為主,有的以解毒為主,有的以涼血為主,有的以清虛熱為主,這就需要了解共性的基礎(chǔ)上區(qū)別掌握其特性,才能恰當投藥。當然也有少數(shù)的清熱藥的功效較為復雜,同時具有涼血、解毒等幾種作用,難以劃分。
3、根據(jù)清熱藥的主要性能分類
(1)清熱瀉火藥:能清氣分熱,對氣分實熱證,有瀉火泄熱的作用。常見的有:蘆根、竹葉、夏枯草、淡竹葉、梔子、石膏等。
(2)清熱燥濕藥:偏于苦燥,有清熱燥濕的作用,可用于實熱病癥。常見的有: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苦參、longda
(3)清熱涼血藥:主要入血分,能清學分熱,對血分實熱有涼血清熱作用。常見的有:生地黃、玄參、牡丹皮、赤芍、紫草等。
(4)清熱解毒藥:有清熱解毒的作用,常用于瘟疫、毒痢及癰腫、瘡毒等熱毒病癥。常見的有: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大青葉、穿心蓮、魚腥草、白頭翁、敗醬草、等。
(5)退虛熱藥:能清虛熱,退骨蒸,常用于午后潮熱、低熱不退等證。常見的有:青蒿、白薇、地骨皮、銀柴胡、胡黃連等。
4、應用清熱藥要注意哪些?
應用清熱藥時,應辨清熱證屬氣分還是血分,屬實熱還是虛熱,并以整個病情來決定主次先后,如有表證的,當先解表或表里同治;氣分熱兼血分熱的,宜氣血兩清。
(1)清熱藥多寒涼,易傷脾胃,影響運化,對脾胃虛弱的患者,宜適當輔以健胃的藥物;熱病宜傷津液,清熱燥濕藥,又性多燥,也易傷津液,對陰虛的患者,要注意輔以養(yǎng)陰的藥,祛邪而不忘扶正。
(2)對脾胃虛汗,胃納不佳,腸滑易瀉的要慎用。如遇陰盛格陽、真寒假熱之證。尤須明辯,不可妄投。
使用本類藥物,要注意中病即止,避免克伐太過,損傷正氣。
本文摘自《中藥學》
- 上一篇:中藥大全-清熱類-清熱燥濕藥-黃芩 2019/5/14
- 下一篇:植物提取物-黃芪多糖在養(yǎng)殖中的應用。 2019/4/18